語言老師(法國人)曾開玩笑的分享她的一則經驗:
我以前有一個中國學生,在課堂上不太發表,感覺有點害羞,有一次大家在有伴唱機的餐廳吃飯,他居然主動點歌...,哇...拿著麥克風的他自信迸發,充滿了舞台魅力。我真的很希望他在課堂上也可以如此積極、自信的發言...。
你們國家的人平常的休閒活動是什麼?卡拉ok是什麼?為何在亞洲國家如此風靡?為何這麼多歌唱選秀的節目?「亞洲人是否都喜愛唱歌?」外國(西方國家)朋友們曾如此問過我。
這些問題其實很大,包含了許多社會、文化的發展、特性。
因為我很愛唱歌,也很愛裝置藝術(installation)(註1),當我嘗試著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卡拉OK,我發現KTV儼然是台灣最親民的裝置藝術...!它的參與性、互動性,巧妙地符合裝置藝術之定義。以下我就從「歌」的結構出發,隨後定義「互動式藝術作品」,最後就卡拉OK的演進、特性,來看卡拉OK和互動式藝術作品之間的關聯性。
首先,我們廣義的定義「歌」。
組成「歌」的主要三大(超級大)元素是「聲線」、「詞」、「曲」,
三者重要的程度,視情況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排序、微調。
關於歌,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2015/05/13 12:02):
歌曲是一種古老的表達形式,因為它具有詩歌的某些成分,而詩歌又是組成史詩、歌劇等藝術形式的重要部分,因此歌曲和這些藝術形式不能互相分離,另一方面歌曲至今都與詩歌等聯繫很緊密。(...)
早期的歌曲並不具有現在歌曲所擁有的美學特點,而是服務於各類儀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歌曲的美學元素被得到重視,並使得歌曲的創作逐漸變成了一種藝術工作。(...)原始的歌曲一般都是以合唱的形式表現出來,且並不需要藝術家對這些歌曲進行美學修飾,因為歌詞才是這些歌曲最重要的部分,但與今天的歌曲相比,那時的歌詞依舊顯得非常簡單。
樂曲是由樂器演繹曲目,而歌劇是有人聲和樂器,是歌曲的一種,但以人聲作為樂器,是屬於美聲的部份,一般人若沒有經過訓練是無法演唱的,因此並不普及。
說到普及,古時大家耳熟能詳的,就屬傳統歌謠以及民謠了,但傳統歌謠與民謠幾乎不存在所謂的原唱者、原作,時常多是軼名,只留有旋律、詞,經由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口耳相傳。換句話說,傳統歌謠、民謠,關鍵在詞、曲、唱法皆為通俗、朗朗上口,大眾易接受,才被廣為流傳,原演唱者的部份若無特殊身分(identity)幾乎是無關緊要、可被其他人聲所取代的。
人們開始關注「原唱」大概是近代的事...。
詞、曲、人聲,這三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我想最早發現箇中道理的大概是近代流行音樂的唱片公司吧,「歌」若寫得好,唱「歌」的人唱的好,除了「歌」本身,歌手也會因此一炮而紅、被矚目。在商業化的包裝、規劃(聘請專業譜寫歌的人、專業演唱者),媒體的出現(留聲機、黑膠唱片),通俗的「歌曲」越發普及、蔚為風潮,而唱片裡存留的「歌」成為了「原始」、「標準」、「完美」、「永恆」,歌手、歌星也逐漸備受矚目。
關於「歌」的部份暫時告一段落,接著是如何定義「互動式藝術」(Art interactif),根據法文版維基百科的資料(2015/05/25 11:53)(為自行翻譯):
L’art interactif est une forme d'art dynamique qui réagit à son public et/ou à son environnement[...]
互動藝術是一種動態的藝術形式,能與其觀眾和/或環境起作用(...)。
Contrairement aux formes d'art traditionnelles où l'interaction du spectateur est surtout un événement mental – de l'ordre de la réception – l'art interactif permet différents types de navigation, d'assemblage, ou de participation à l'œuvre d'art, qui va bien au-delà de l'activité purement psychologique. Les installations artistiques interactives sont généralement informatiques et [...] que l'auteur a programmé de manière à obtenir des réponses ou réactions particulières. Dans les œuvres d'art interactives, le public et la machine travaillent ou jouent ensemble dans un dialogue qui produit en temps réel une œuvre d'art unique.
不同於傳統的藝術形式,與觀眾的互動主要是一場精神事件-在接收的順序上而言 -互動藝術允許不同類型的引導,匯集,或參與藝術作品,這遠遠超出了單純的心理活動。互動藝術裝置通常是數據處理和[...]作者已編程,以獲得特定的回應或反應。在互動藝術作品中,公眾和機器一起運作或一起玩中進行對話產生了實時的獨特藝術作品。
僅只是欣賞,是不夠的。當代藝術的關鍵概念之一是「觀眾(spectateur)的出現」。在許多裝置藝術作品中,觀眾不再只是觀看,而是「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而互動藝術作品便是其中一種邀請觀者參與、加入、親身體會經驗,成就作品的表現形式。
最後,隨著「流行歌曲」的普及,新一代的娛樂產物音樂藝術-「卡拉OK」便問世了。
卡拉OK(日語:カラオケ,原寫法為からオケ或空オケ)意指無人樂隊,實指(自娛性)電視音樂伴唱(機)。這是一種源自於日本的娛樂性質歌唱活動,通常是在播放預錄在錄影帶之類儲存媒介上、沒有主唱人聲的音樂伴奏同時,在電視螢幕上同步播放有著節拍提示的歌詞,然後由參與者邊看著歌詞邊持麥克風唱歌。自從1971年時井上大佑發明了最早的音樂伴唱帶之後,它已成為現今最受歡迎的大眾休閒娛樂方式之一。
(...)
卡拉OK除了在日本本土非常流行之外,也進一步地推廣到其他許多地區,包括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1988年卡拉OK傳入香港並迅速發展。(...)
台灣有商人更進一步將卡拉OK結合當時市面上非常流行的MTV,而變成改良式包廂型態的卡拉OK,稱為「KTV」。KTV的概念在傳回日本本土後也逐漸受到歡迎,成為近年來主流的經營形式,稱為「卡拉OK盒子」(カラオケボックス)。(...)
卡拉OK將原演唱者(歌星)的聲音被消音,由於歌曲皆已經編好,當空有伴奏時,自然將促使人們哼唱、填補人聲,以完成「標準」的「歌」之和諧,進一步促使人們注意到歌詞與歌曲,同時,也更凸顯了個人的「歌技」、「聲線」。
但是卡拉OK螢幕上歌詞的跳動,以及參與者一定曾經聽過歌曲才能夠跟著唱...等,這些規則、特性似乎對參與者而言太設限、太制式?我想,這可能就是卡拉OK本身具有的「參考規則」。
這套規則不是絕對,唱的時候,你可以不理會歌詞,任意停住或換詞,以及點自己從未唱過的歌或是亂唱...等等,雖然可能會有「意義不明」之結果,但這些都是被允許的。就像所有的互動式藝術作品都會有一個參考規則,有它想要表達的意圖,當作品本身無參考規則,全然開放的作品恐怕會變成毫無主題性可言的作品,除了意圖不明,更會將參與者帶入混沌、「意義不明」。
由不同的人演繹同一首歌,歌的風格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由同一人唱不同的歌,儘管曲風不同,也還是會有演唱者獨特的風格。
因此,在卡拉OK,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不同的歌,每首歌曲就會是不太一樣的且唯一的歌(作品)。
也因此,卡拉OK其實根本可以被視為是一個互動式的藝術作品。
註1. L'installation, en tant que concept, caractérise depuis les années 1970 [...] qui se définissent par l'occupation (temporaire ou définitive) d'un espace donné (intérieur ou extérieur), par la mise en situation de différentes techniques d'expression et de représentation, ainsi que par le rapport participatif qu'elle implique avec le spectateur. N'étant pas un mouvement ou un genre artistique en soi, l'installation trouble les rapports entre œuvre et public, en brisant les limites imposées par certaines contraintes (forme, lieu, discours, etc.)
裝置(藝術),自70年代以來被視為一個概念、特點,(...)其被定義為:佔用(臨時或永久)給定的空間(內部或外部),由不同的情境設置、不同的技術表達和表現,並且通過其「可參與性」,它意味著觀眾(之參與)。不是自身的一個變動或一種藝術流派,裝置以「打破一些約束(形態,場地,言語..等)所施加的限制」,混亂了作品和公眾之間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